查看原文
其他

烟火海棠 | 藤桥人舌尖上的美食记忆——藤桥古法焗猪

海棠发布 2022-08-26



One『 藤桥古法焗猪 』

藤桥人舌尖上的美食记忆



由中共三亚市海棠区委宣传部主办、三亚市海棠区文化艺术产业协会承办的“烟火海棠”周末美食分享会迎来了最后一期本期美食——藤桥古法焗猪。



一大早,大伙来到藤桥前进路,找寻制作藤桥古法焗猪的冯增民师傅。 


穿过堂屋,来到屋后的小厨房,冯增民正在给杀好洗净晾干水的猪抹酱料,这些酱料有调味酱、蒜蓉酱、油、腐乳、盐、味精、食用油、蒜头、姜、酒、葱、香料等。


>>>>


在海南,东方和临高的烤猪很有名气,但今天要做的不是烤猪而是焗猪,而且是古法制作。



为什么是“焗”?看到了吗?这个砖砌的窑子里面已经放好木柴,猪用酱料腌入味后,把木柴烧成碳,再用铁钩把猪挂在窑子里,盖严,焗上大约1个小时左右,便可出炉,一切做法都非常原始、古朴。



焗猪终于出炉了,焦黄油亮的色泽,散发着阵阵鲜香,令人垂涎欲滴。王坚师傅操刀剁肉,引来众人围观。



夹一块入口,表皮酥脆,肉质鲜嫩,一口咬下去发出“咔哧咔哧”的脆响,蘸上特制的酱料别有一番风味,令人回味无穷~




Two『 你不知道的海棠故事 』美食与故事皆不可辜负


在海棠区文化艺术产业协会基地,大家在享受美味的同时打开了话匣子。由于今天的主打美食是焗猪,所以大家自然而然地将话题引到协会理事长王坚身上。



海棠的小伙伴听过“黑肚永敬躬谷昌,妚轩歪嘴诚青聋”吗?这是藤桥人给市场上有名厨子取的名号,有意思的是“永敬躬谷昌”是同一个人,他就是王坚的爷爷王永敬,小名“妚昌”。


王永敬长期去山里收购生猪来制作焗猪,由于没有运输工具,为了减轻猪的重量,只能当场宰杀清洗干净内脏,整只猪用人工背回家中备用。长期背猪的固定劳动姿势,造成了王永敬驼背的职业病,因此人称“躬谷昌”。(藤桥方言“躬谷”是“驼背”的意思。)


王坚祖籍琼海塔洋,祖上迁移至藤桥经营粉汤谋生,后来在现在的藤桥解放路和红卫路交叉处开了一间焗猪店。他爷爷能在众多厨子中闯出名号实属不易,除了厨艺高超、诚信经营、热情待客,还得刻苦耐劳,每次看着爷爷远去的背影,他总是百感交集。



协会会长余贤栋笑称,“黑肚永敬躬谷昌,妚轩歪嘴诚青聋”这句海棠湾土语段子,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知所云何意了,但却如同《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》故事中那“芝麻开门”的秘钥一样,总能唤醒七八十岁左右的老人对藤桥古镇的美食回忆。



大家还聊起前进路的名字,当地人都把这条路称为“巴刹”街,这是为何?


“有钱下藤桥,无钱下南洋”,以前人们生活艰难时总要外出谋生,但下南洋危险得多。藤桥地区作为曾经的政治、经济和文化中心,引来了众多商贾,也引来不少海外归侨,商品的流通带来了文化的交融。马来语“市场”就读作“巴刹”,这个称呼也许就是从南洋回来的人叫出来的吧。



余贤栋还与区旅文局办公室主任饶源就挖掘和推广海棠美食小吃、打造当地旅游特色产品、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等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。



//

“烟火海棠”周末美食分享会

到这期就告一段落了。

这个系列活动得到区委宣传部、区旅文局、

各村(居)委会、18º果业等公司的大力支持,

乡贤村老乐当话题嘉宾,

协会全体会员通力协作,

热心人士出谋划策,

使活动取得圆满成功。


海棠湾的美食故事仍在续写

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美食走出海棠

成为代代相传的老味道

……


一起回顾“烟火海棠”周末美食分享会系列吧☟



【第1期】上酥下软、香甜可口的“海棠花饼”

【第2期】你听说过“捞妚轩”吗?

【第3期】趁着暖冬,去吃“湾坡八珍扒鸭”吧~

【第4期】寻找童年的味道:藤桥古法八宝饭

【第5期】藤桥人记忆中过年必吃的小吃:藤桥米脂

【第6期】金灿灿、香喷喷!记忆中的过年美味:藤桥鱼酥

【第7期】走进大汝一村,品黎家美味

【第8期】品尝田湾薏米,聆听归侨故事,追忆历史足迹

【第9期】藤桥市场也难觅踪迹的美味:藤桥肠粽

【第10期】尝海棠传统小吃“笠(làp)”,忆往昔峥嵘岁月

【第11期】走进海棠“疍家棚”,赴一场美食与文化之旅




监制/林   辉

审核/周   哲

主编/蔡佳明


#往期回顾

时政资讯

市委副书记尚林赴海棠区调研指导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工作

烟火海棠

烟火海棠丨走进海棠“疍家棚”,赴一场美食与文化之旅

乡村焕新颜

升昌村:睡莲开钱包鼓 田园美村民富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